


一、总体概况
(一)研究生教育概况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源于1957年创建的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是国家高层次、复合型药学人才的培育基地。我院自1979年起开始招收研究生,2000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药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为培养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充分融合的复合型人才,2012年起教育部-中国工程院联合批准我院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14年起我院与复旦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二)学科与学位点建设
我院为医学门类下药学一级学科学术型博士学位授权点,在药学一级学科下的各专业或研究方向均有培养能力和招生计划,专业学科设置涵盖了药物研究的各个方面,包括药物化学、药剂学、生药学、药物分析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药理学、社会与管理药学。
我院按照“全面规划、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协调发展”的学科建设思路,以药学应用研究为主导,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并不断优化学科研究方向,加强各学科协调发展,以项目协作带动各学科间的交流和渗透,努力造就一支专业知识基础扎实、富有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学科队伍。同时,依托我院所属的多个国家级、省部级技术平台,将我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科研教育基地。
(三)研究生招生、在读、毕业、学位授予及就业基本情况
2024年,我院招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65名,全日制学术型博士研究生16名。另外,以第一导师与复旦大学联合招收博士研究生7名、硕士研究生10名,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招收博士研究生2名。同时,我院与同济大学、中国药科大学联合招收硕、博士研究生6名。截至2024年底,我院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350余人(含联合培养研究生)。
2024年,我院共授予研究生学位82人,其中博士学位18人,硕士学位64人。相较于上一年度,2024年我院授予研究生学位人数增长12%。
我院2024年博士研究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100%,硕士研究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2%。在毕业去向方面,签约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三资及股份制企业等的约占76%,签约机关事业单位的约占7%,境内外升学占比约10%。
(四)研究生导师状况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我院共有导师90名,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47名(包括院外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13名),博士研究生导师43名(包括院外兼职博士生导师7名)。导师队伍中具有正高职称的导师69名,占比约76.7%,具有副高职称的导师22名,占比约23.3%;年龄45岁及以下42人,占比46.7%,46-60岁48人,占比53.3%。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行院、部门两级管理,由院党委书记主管,学生所在部门党支部牵头组织实施,统筹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建立了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的思政教育工作格局。我院全面落实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首要职责,潜心研究生培养,导师当好学术领路人和品德楷模,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各职能部门间的沟通协作,形成责任明确、相互配合、运作高效的学生工作体系。
(二)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我院把思政课程作为学生“开学第一课”,2024年院党委书记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奋进改革征程中彰显青春担当”为主题进行授课,寄语青年筑牢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舞台上勇立潮头,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勇当先锋。通过开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系列活动,举行新生入学教育、毕业典礼、学风道德讲座、科研宣誓日等活动,进一步加强对研究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廉洁教育、学术诚信教育、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研究生入学后党团关系就转入所在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各部门的党团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三会一课、主题团日活动等,引导学生坚定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三)校园文化建设
2024年国药医工总院团委举办“五四运动传薪火 科研理想绘青春”纪念五四运动105周年主题教育活动,研究生融入其中,强化思政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我院积极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组织公益跑步社团、羽毛球社团等各类文体社团,举办素质拓展、体育赛事、爱心义卖等活动,组织参加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志愿服务、视障跑者公益陪跑、中药材科普服务等志愿活动,营造健康、积极、阳光、向上的校园氛围。
(四)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规范管理工作,不断完善日常管理制度,面向全体研究生新生开展规章制度教育,所有新生签订《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承诺书》和《入学保密承诺书》,增强学生恪守学术道德的责任感和保密意识;开展学术规范、学风道德活动,营造良好科研文化氛围;举办就业指导讲座,帮助学生对简历和面试技巧有更深层次理解,为毕业生就业保驾护航;聚焦安全稳定,新生入学统一接受安全教育,常态化开展反诈宣传,定期开展宿舍、实验室等重点区域的安全检查工作。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一)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
我院的研究生课程充分体现了应用型科研院所的培养特色,注重理论与应用的结合,着眼于提高创新技术产业化应用的可能性,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建设,形成了风格明显、具有医药应用研发特色的研究生课程体系。2024年开设了11门博士生课程,43门硕士生课程。每年开展课程评价工作,对课程情况进行监督,并根据学生的意见反馈和实际培养需求,对上一年度调整过的2门硕士课程和1门博士课程质量进行跟踪,保障授课质量。
(二)导师选拔培训与师德师风建设情况
每年开展导师遴选,2024年新聘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导师培训,实现在岗导师培训全覆盖;积极组织院内导师参加学位办、学会等组织的专题培训;每年开展导师考核及立德树人自查,在导师遴选、招生资格审查等各个环节严把师德关;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三)研究生学术训练及学术交流情况
通过完善研究生培养制度、加强培养环节管理、强化科研训、鼓励学术交流等,促进研究生学科知识、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的综合提升。2024年我院有7名研究生在上海市药学会青年论文报告会获奖,其中我院硕士研究生张文同学以“增强MHC-I缺失TNBC免疫治疗效果的巨噬细胞膜修饰纳米粒研究”获2024年药剂学年会暨青年论文报告会的特等奖。2024年我院举办了数据库专题培训、大型科研仪器应用宣讲会、思政学术报告、各类专家讲座等活动,加强研究生学术训练。此外,还召开了研究生学业成果报告会,展示优秀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学术成果,进一步促进了各专业的交流互鉴。
(四)研究生奖助情况
我院建立了完善的奖助体系,切实保障研究生的科研、学习、生活。2024年我院研究生共有240人获得研究生奖学金,全年累计发放奖学金金额84万元;在助学金方面,我院非定向研究生的助学金覆盖面为100%,硕士研究生1500元/人/月,博士研究生3500元/人/月,研究生奖助体系和福利待遇体系有助于每一位学子顺利完成学业。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一)人才培养
为规范研究生学术活动管理,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和创新活动,修订了《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研究生学术活动管理办法》;为保障学位论文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修订了《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研究生学位评定委员会章程》、《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办法》。2024年度进行了8人次学习年限预警,1人次学习年限退学;有77人通过了开题,77人通过了中期考核,有82人通过了毕业条件审查。
根据我院《研究生创新基金管理暂行办法》,2024年有10个硕士生项目、5个博士生项目获得立项支持,以进一步加强我院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修订了《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研究生导师管理办法》、《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研究生导师考核办法》,以不断提升研究生导师队伍整体水平;组织开展研究生导师培训,实现在岗导师培训全覆盖,推进总院导师队伍建设;在研究生导师遴选、招生条件审核等环节严格落实相关要求,强化导师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切实加强导师质量管理,对在岗导师进行考核,确保导师队伍为研究生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科学研究
2024年,我院向“新”而行,加速打造医药研发领域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成果捷报频传。我院制剂中心的“渗透泵控释片制造的关键技术及装备创新与产业化应用”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基于药物固体形态与制剂技术创新的血液肿瘤系列药物开发”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三等奖。治疗过敏性哮喘Ⅰ类新药PD00已提交IND申请并获正式受理。全年申请专利151件,申请量再次过百,回到历史高位。获授权专利64件,软著授权11项。发表论文157篇,SCI论文52篇。主持或参与制订/修订5项国家药典标准和1项团体标准,参与编写专业书籍1本。
(四)传承创新优秀文化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红色文化、廉洁文化、诚信文化等优秀文化的传承创新,我院通过开展入学教育院党委书记讲党课,开展学风道德讲座,各部门党支部、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主题活动,激发学生爱党爱国情怀,深化廉洁意识,牢记学术诚信守则。
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一)学科自我评估进展及问题分析
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开展2020-2025年学位授权点周期性合格评估工作的要求,开展周期性合格评估工作。2024年完成了总院各二级学科自评估工作,组织完成了总院学位点同行专家评估工作,我院学位点建设和研究生培养工作获得了专家组的高度认可,已按要求完成了自我评估结果及部分材料的报送。
(二)学位论文抽检情况及问题分析
严格执行论文双盲评阅制度,强化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对学位论文实施全面监控。2024年,我院所有博士毕业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均进行了院外盲审,异议数为0;根据规定抽检了23名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进行院外盲审,异议数为0。
六、改进措施
1、为进一步加强学位点建设,我院将结合本轮学位授权点周期性合格评估情况,充分采纳专家评议意见,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术交流水平。通过举办和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开展研究生学术成果报告会等形式,加强我院各专业研究生和导师与同行的交流互鉴。
2、根据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我院将加快修订完善学位授予相关制度,严格落实学位授予相关要求,保障学位授予质量。